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巴音郭楞监管分局以“金融+”服务模式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2023-12-29 17:11 / 查看:284

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精准性,立足当地实际,着力在丰富“金融+”服务模式上下功夫、出实招、见实效。

一、“金融+ 专属服务”模式提供金融服务“零距离”,走村入户让金融味更“农”。指导辖区银行机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村镇银行推出了“津汇•助企贷”“津汇•助商贷”“兵团职工农户贷”“农户联保贷款”“个人农户贷款”“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致富宝”“绿色贷”“高新贷”等10个信贷产品。围绕“三红一白”、畜牧养殖、渔业生产等特色产业在不同县域精准推出甜菜贷、辣椒贷、番茄贷、玉米贷等线上产品和产业链场景。如中行针对巴州量身定制纯信用辣椒贷,单笔最高额度500万元,广受椒农好评。建行巴州分行围绕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开发了更多适合乡村小微企业的线上产品“小微快贷”,包括“云税贷”“账户云贷”“结算云贷”“云电贷”“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等多项个性化子产品,构建了乡村金融信贷服务的新模式。各机构常态化深入农村牧区、高原小镇、工厂矿区等,开展送温暖、送产品、送服务、送知识活动,让金融服务触及“最远一家人”,切实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机构变“等客上门”为“主动上门”,走访各类市场主体9514户,协调解决问题诉求和实际困难180个。

二、“金融+流动服务”模式打造金融服务“新场景”,推动流动金融服务直达。推动完善“人工网点+自助银行+助农服务点+互联网线上渠道+流动服务”的“五位一体”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着力让机构网点“动”起来,金融服务“活”起来。目前巴州县域法人银行机构共有网点103个,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173处,持续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将金融服务落到实处。同时各银行机构主动对辖内存在的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和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开展摸排,对网点无法覆盖的地区并结合巴州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地流动性强的特点,通过流动金融服务车、乡村掌银、金融服务小分队、惠农通服务点等方式实施“追随式”金融服务,更好地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如,农行巴音郭楞分行为做好距若羌县270公里的高原小镇——依吞布拉克镇的金融服务工作,配备一辆“移动金融服务车”,将传统柜面服务和自助服务延伸到该镇,把业务操作系统“搬离”柜台,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也是若羌县域同业服务乡村的首家“移动金融服务车”。

三、“金融+科技创新”模式提升金融服务“加速度”,实现科技与金融“双向赋能”。一方面分局引导各行积极推动智能型网点发展,优化网点功能设置、管理架构、服务模式,促进网点从交易结算型向智能服务型转变,提升网点能效。同时广泛部署智慧柜台,构建“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服务模式,推动传统网点向新型网点转型。如,兵团农行积极通过数字化完成超级柜台“开卡”“资料修改”“补登折存折打印”等97项功能投产上线,进一步优化流程,满足客户服务需求。又如,辖内农商行以自治区农联社银行中心金融户户通APP为载体,配套CRM系统、政务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已经覆盖大部分基础金融业务,如账户查询、智能转账、理财认购、保险认购等。并依托“扫码贷”特色金融服务,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为客户提供“无接触”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全辖范围内推进智慧缴费、智慧医疗、智慧政法、智慧停车、智慧校园、智慧商超等“智慧”应用,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生态服务场景。如,交行巴州分行积极搭建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智慧食堂、智慧热力等服务平台,落地系统内首个跨行业跨领域数字化产品“交银云热力”;辖内大中型银行在营业网点配置智能“一体化制卡机”,将社保卡制卡申领时间压缩至3-5分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巴音郭楞监管分局 周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