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三“劲”破三“性” 持续做好 党纪学习教育的践行者

2025-02-20 18:53 / 查看:2373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党纪学习教育,要真抓实学、善始善终,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八月末,党纪学习教育进入收官阶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持续用三“劲”破三“性”,做好党纪学习教育的忠实践行者。

一、党纪学习教育中“惰性”“贪性”“躁性”形成的根源。

一是去“惰性”。党纪学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但是在这条践行之路上,个别党员存在根深蒂固的“惰性”,总想等领导等组织,把《条例》端到跟前,嚼细了给他投喂,不能吸收到《条例》中的原汁原味,很难从原文中领悟党对我们的殷切教导。二是戒“贪性”。党纪学习教育是警示教育的过程,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自身作风建设不强,学习时不能够明白《条例》中起到深刻警示教育的内涵,在红线上来回试探,官威很大,难以在警示教育过程中学到谨言慎行、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三是除“躁性”。学习党的纪律规矩,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最忌浮皮潦草、心态浮躁。个别党员干部,难以静下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明白、弄清楚、深剖析上用的力度不够。

二、用“钻劲”“韧劲”“干劲”破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纪学习教育成效

一是坚持用“钻劲”固本培元,破除“惰性”。党纪学习教育是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行动遵循,要坚持“以学为先、常学为要”,把党纪条例学习学进平常、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纪学习教育没有捷径,若想“读懂弄通”,就得下足深功,用足“钻劲”,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世上没有“无菌室”也无“保险箱”,干部队伍更不具有“天然免疫力”,不鼓足干劲把党纪知识学到手,不常用理论知识的“扫帚”,思想就容易沾染“灰尘”,行为失范的风险就可能增加,我们当除去惯有的“懒散样”“囫囵劲”“虚浮气”,静下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明白、弄清楚、深剖析上用大力气、下真功夫,坚持常学常思、学深悟透,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纪学习教育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系统上把握、在钻研时领悟、在总结中体会,切实将党章党纪这一“墨线准绳”找在先、画在前,坚决在日常工作中用纪律武装思想、用理论强化党性,切实做到学习党纪“不过时、不散场、不收心”。

二是坚持用“韧劲”慎独慎微,破除“贪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对党员干部来说,纪律是“紧箍咒”,也是“安全带”。只有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严的纪律约束自己,才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对党组织来说,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只有把纪律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政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党纪学习教育是“收官”,不是结束,在党纪学习教育“收官”后更不能淡化规矩、放松要求,要持续磨炼自身“韧劲”,持续巩固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常态化开展廉政党课、警示教育,用好身边“活教材”,将纪律处分“一张纸”变成纪律教育“一堂课”,学“纪”为“镜”、用“规”作“尺”,时刻绷紧“纪律弦”、磨利“向内刃”,堂堂正正做思想上的明白人、行为上的干净人。

三是坚持用“干劲”攻坚克难,破除“躁性”。学习党的纪律规矩,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最忌浮皮潦草、心态浮躁,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不做纸上谈兵、空谈理论的空想家。我们要坚持学用结合、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日常监督、履职发展、合规管理和重点任务有机融合、协同推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在工作中转变作风、提能增效、砥身砺行,在知规守纪中坚守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立足州情、农情、行情,找准全州“三农”工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支持力度,强化融资、融智、融商、融情“四融一休”金融服务。针对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勇于担重责、敢于碰破头,深入群众身边问需问诉、求计求策,瞄准检视整改的靶点、扶正以学促干的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用“迎上去、拼在前”的工作干劲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好每一个农发行人的初心使命。

收官不“收劲”,终点亦起点。党纪学习教育不能只是“一阵风”“一场雨”,要始终保持思想“不松懈”、力度“不减弱”、干事“不停歇”,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不止步”,在心中念好“紧箍咒”、架起“高压线”、设立“防火墙”,炼就“不坏之身”,争做遵守纪律的“明白人”。

(农发行巴州分行 刘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