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沃土上的初心印记:我的成长与坚守

2025-09-26 13:16 / 查看:102

【巴州银行业庆祝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主题征文】

新疆库尔勒富民村镇银行 曾婕

站在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节点回望,回溯自己作为银行从业者的成长轨迹,从工作的深耕、田埂间的顿悟、生活的滋养、家风的传承到烟火里的践行,都深深镌刻着“五要五不”的印记,成为我与金融事业共生共长的见证。

窗外微风穿过银行柜面的玻璃,裹挟着街边树木清新的气息拂过桌面,那份熟悉的油墨味与点钞机运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恍惚间竟与六年前初入职时的气息重合,岗位在变,但那份对金融初心的坚守愈发清晰。

一、审核中的坚守:合规底线,始终恪守不偏移

当我坐在新疆库尔勒富民村镇银行柜员岗位上,指尖划过屏幕上的企业账户开户电子档案时,上个月刚处理的那笔开户审核,至今仍在脑海中清晰可辨。

那天上午的阳光格外刺眼,阳光把1号柜台玻璃照得发亮,一位对公客户将资料重重地拍在柜台上,塑料文件袋与玻璃碰撞得脆响,吓得我一激灵儿,我立即从窗口接过客户对公资料,仔细翻看,对客户说道:“麻烦您再补充一下房屋租赁合同、土地承包合同,您备齐资料后我们立刻为您办理。”话还没说完,他立马说道:“就开个户,要什么租赁合同,我们是正常经营的,马上还有经营资金转入这个账户,今天必须开户,耽误你负责!”我深吸一口气,将《企业账户管理协议》递给他,并指着加粗条款一字一句地说:“您需要配合我们提供资料,要遵守反洗钱规定,这些资料都是确认企业经营真实的依据,如果我今天为您开户松了口,明天万一有不法分子借着合规的账户洗钱,不仅您的资金没保障,咱们整个金融环境都会受到影响。”他听完后眼神慢慢从愤怒变得柔和了许多说道:“行,我现在回去拿。”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更笃定,“五要五不”的标尺早已融入我的职业血脉。柜面审核是我作为柜员筛选合规资料、过滤账户风险隐患的“第一扇门”。企业开户需审核一系列资料,确保企业开户意愿真实,公司经营合法,这正是“五要五不”里“坚守合规底线,不逾越风险禁区”的直接体现。我守护的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条款,而是对每一位客户的保护,更是对金融秩序的承诺。我们在柜面前多一份坚持,金融的堤坝就多一分坚固;我们在审核时多一分细致,合法经营的阳光就会照亮柜台每一个角落。我要做的就是让每一笔业务从“入口”到“出口”都行得稳、走得正,用“五要五不”的标尺,为每笔业务校准方向,让金融活水在合规的河道里安全流淌,既不耽误企业的发展,也不让风险有可乘之机,让金融审核得严,从第一扇窗到最后一道门都清澈无比。

二、田间地头的顿悟:实务沃土,初心扎根深扎底

第一次走出柜台,是跟着主任去阿瓦提农场的番茄田地里做贷款调查,远处车窗外的番茄地像打翻的颜料盘,红得耀眼。主任握着方向盘说:“服务绿色实体经济不是看农户说的有多好,而是要亲自到农田里看,贷款放出去,能长出多少西红柿。”地里挂着的番茄红得透亮,种植番茄的农户说“这些都是出口的番茄品种,甜度高,要是能有银行资金的支持,就能卖到更远的地方”,主任蹲在番茄地头对我说:“你看这番茄的长势,就能看出农户勤不勤劳,用不用心,看农户的汗水能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从前在柜面审核的是冰冷的单据,这一次调查的是一片真正的番茄地,虽然我不是信贷专业人员,但我知道,农户笔下的每一个签名,每一笔放款借据的背后,都连着这样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连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咱们金融人的本分,就是让银行投出去的钱流向能生根结果的地方。

我渐渐明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里的服务实体经济,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五要五不”里“要扎根基层实务,不脱离群众所需”正是其生动注脚。它是要让土地更肥沃,是让金融活水流进每一颗饱满的番茄里。作为金融服务者,我们站在金融服务的最前沿,既要守好柜面的合规关口,更要记得柜台外那片等待浇灌的番茄地,因为每一笔精准滴灌的贷款都要像这样,真正能扎进金融土地里,看得见、摸得着、能结果。

三、烟火中的践行:金融服务,融在日常中见真意

在新疆这片多元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作为金融工作者,我们都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使命和担当。肉孜节那天的大巴扎,热闹非凡,烤包子的香气在空气里发酵,维吾尔族大叔的手鼓敲出欢快的节奏,阳光也仿佛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带着跳动的音符洒落下来,我和同事们拿着“零钱包”及金融宣传手册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

当卖酸奶刨冰的古丽大姐笑着接过我递去的零钱包时,我能感受到她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同事用维吾尔语给古丽大姐念着防范金融防骗小技巧,反诈套路小知识:“陌生电话多核实,家人朋友问仔细,陌生链接不能点,验证码是咱的钱袋子,绝不能给别人!”古丽大姐听着认真,她感慨道“你们真贴心,不仅给我们换零钱,还教我们防骗技巧”,古丽大姐脸上的笑容,让我深切感受到金融工作的价值。

我深知金融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传递金融温暖,特色金融文化就藏在这些烟火气里,它是我们为商户兑换的每一个零钱包,是我们用双语讲解的金融防骗知识,是我们坚持“五要五不”里“牢记金融为民,永葆初心纯粹”的指引,深入群众,了解需求,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金融为民的初心,更是我们金融工作者扎进少数民族群众心里的根。

晚上下班后,我们同事约着吃晚饭,菜的香气还未散尽,同事的手机已经对准了收款码,我伸手夺下她的手机,说道“你先别扫码,可不能这么算。咱们3个人,180除以3是60,这账咱得算得明明白白”同事愣了愣说道:“就一百多块,至于这么较真吗?”我笑着对她说:“咱们聚餐的几十块是同事间的情分,不管多少,都得清清楚楚,这是本分。”

如今,我们同事之间的外卖点单、出门聚餐都保留着AA的习惯,永远有一个AA共享表格,AA共享表格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廉洁账本”,里面每笔账都记得明明白白。看着表格里整齐的数字,我忽然懂得,AA不是刻板的教条,这些日常生活里琐碎的习惯慢慢也变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可能有人会说太较真显得生分,可我知道,我们每个金融人就是要把“五要五不”放进日常,算清生活里的每一笔明账。

那天的聚餐的账单并不多,却藏着我们对规矩的敬畏,对坦诚的坚守。我们不用豪言壮语,只把金融人的初心,融进每一次转账付款的认真里,每一顿AA聚餐的坦诚里,让“五要五不”里“恪守诚实准则,拒绝小恩小惠”的种子,在我们金融人的心里长出最扎实的根,在金融文化的沃土上,结出更茂密的枝叶。

四、家风里的传承:刚柔并济,滋养初心有底气

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并非金融从业者,父亲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遵守的是铁一般的纪律,见过无数因为各种原因被关进监狱的罪犯。他常常告诫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守住底线,不能利用职务犯罪,更不能徇私情。”记得我刚从事银行金融工作,下班回家时父亲笑着对我说:“如果我去你们银行柜面存钱,你也不能给我插队,别搞特殊,越是熟人越要守规矩,这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这也让我想起他以前常对我说的:“执纪者先守纪,律人者先律己”。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不徇私情这四个字在我心里扎了根。

母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温柔的教育方式和父亲截然相反,她总是教导我说,要学会理解,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有同理心。母亲的教导像春雨般细腻,带着要以人为本、不冷漠生硬的温度。有次因为客户误解,我委屈地哭着回家,她一边安慰我一边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奶放在我面前,“你爸守的是不越界的刚,你得学的是会体谅的柔。”她用铜勺轻轻搅动牛奶说道,“你想想,那个客户可能急着用钱给孩子看病,心里本来就上火,语气重调也正常。”那一刻忽然明白,母亲说的柔,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五要五不”中“要秉持服务热忱,不怠慢每一位客户”的生动诠释,是除了规则的刚性之外,更要有理解的柔软,这样才能让金融服务既合规又暖心。

现在的我,把家风里浸润的“五要五不”的内涵,化作柜面业务上的一举一动,是父亲教导的“五要五不”中“坚守原则,行为端正”的要求,他教导的“正”,让我办理的每一笔业务都带着讲规矩、守本分的硬度。是母亲教导的“要秉持服务热忱,不怠慢每一位客户”的温暖,她传递的“善”,让我的服务充满懂包容、知体谅的温度。家风的滋养,让我在金融工作中合规且温暖,严谨又贴心,让金融的力量,通过小小的柜面窗口,精准浇灌至每一位客户。

五、与沃土共生:五要五不,成长坐标牢固立起

六年柜面时光,像流水般悄悄漫过指尖,从第一次点错钞票时的慌张,到如今能从容地应对复杂业务;从面对客户投诉时的委屈,到学会在误解中寻找理解;从对金融术语的懵懂,到懂得每一笔业务都连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我在这方柜台,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这六年里,我总能清晰地看到“五要五不”的影子:是审核时严守规章的坚守,让每笔业务都安全可控;是田间地头深入基层的务实,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是服务中热情为民的真诚,让专业金融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些要求从来不是束缚的枷锁,而是成长的坐标,是金融人行走世间的指南针。

我见过因为“坚守合规底线,不逾越风险禁区”而避免的风险,也见过因为践行“要秉持服务热忱,不怠慢每一位客户”的灵活服务而温暖的人心,更见过无数金融工作者因为“五要五不”指引下规范的金融支持,工作变得越来越好。忽然觉得,我写下的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基层金融工作者的生活故事,我们守护的不是抽象的规则,而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希望。而“五要五不”,就是这些故事里的底色,是这些希望的保障,让每一笔业务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让每一份信任都不会被辜负。

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坚守在这方柜台前,或许会遇到更多需要耐心解释规则的客户,需要用善于沟通、不敷衍了事的态度化解误解;或许会走进更多的田间地头,需要深入基层、不走过场的务实调研绿色金融需求;或许会在无数个节日里,把金融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因为我知道,在自治区成立的七十周年,新疆金融的蓬勃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无数如我这般的基层金融工作者,用每一笔合规的业务、每一次务实的态度、每一份真诚的服务编织而成的。

站在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金融沃土回望,我与金融的故事,将继续在“五要五不”的指引下,如天山的雪水般,清澈而坚定地流淌,滋养这片我热爱的金融土地,也滋养我永不褪色的初心——这,便是我献给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华诞的礼物,更是我对金融事业最坚定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