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风险底线 助力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加巴州银行业“合规先行 风控制胜”赋能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心得体会
2025-10-09 15:25 / 查看:215

昆仑银行库尔勒分行  王凤艳

 

作为一名征战在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的一名金融工作者,很荣幸能参加了巴州银行业协会于2025年9月15日至19日期间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合规先行 风控制胜”赋能高质量发展培训班。通过一周时间对系列课程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风险认知以及历史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收获颇丰。课程中对政策导向、行业案例与前沿风控模型的解读,不仅打破了传统风控的思维定式,更让我深刻意识到:合规是信贷业务的“生命线”,而精准风控则是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以“数字思维”重构信贷风险识别体系

 姜新旺教授在《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商战新兵法》中提出的“生态战”理念,为我打开了信贷风控的新视角。传统风控聚焦单一企业的财务指标,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需建立开放、分享的生态系统,整合企业税务、供应链、舆情等多维度数据,构建动态风险画像。例如,通过分析企业水电使用数据来判断生产真实性,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易频次来识别关联风险。运用DeepSeek等智能工具实现“风险前置预警”。将AI算法嵌入贷前尽调环节,自动识别客户信息中的矛盾点(如财报利润增长与员工社保缴纳下降的背离),大幅提升风险识别效率。作为金融行业,就是要尊重规律和尝试,坚守主航道,发展新质生产力,深耕才能枝繁叶茂。

二、以“浙江经验”优化普惠信贷风控逻辑

 何嗣江教授对浙江“普惠金融+科技风控”模式的解读,让我意识到小微信贷风控可走“精准画像+场景嵌入”的路径。浙江的微型金融研究中心通过AR技术还原企业经营场景,这种“沉浸式风控”思维值得借鉴,对于普惠型小微企业,可开发“行业风险标签库”。例如,针对石油石化等特色产业,梳理该行业各阶段的“风险红线”(如钻井企业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均值30%时即触发预警)。借鉴“浙里贷”的“信贷工厂”模式,将贷前、贷中、贷后流程拆解为标准化模块,通过系统自动校验合规性,既提高效率又降低人为操作风险。

三、以“法律合规”筑牢信贷风险底线

曾章伟律师关于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与信贷法律风险的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合规是风控的第一道闸门”。在信贷全流程中,法律合规需实现“三个嵌入”:嵌入贷前准入,建立“禁入行业负面清单”,对环保不达标、涉诉未结的企业直接一票否决;嵌入合同签订,在借款合同中明确“交叉违约条款”“资金用途追踪条款”,为后续风险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嵌入贷后管理,定期开展“合规体检”,重点核查抵质押物登记有效性、担保人资质变化等法律要件,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风险处置被动。

 四、以“历史镜鉴”强化风控的底线思维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展”的现场教学中,浙江军民在抗战中的“应变与巩固”策略,启发我在信贷风控中建立“风险推演沙盘”。如同战争中的“敌情预判”,我们需对信贷风险进行情景模拟,针对宏观经济波动,预设“行业下行压力测试”。例如,假设某行业营收下降20%,测算我行存量信贷的不良率变化,提前制定风险缓释方案;借鉴历史上的“战役协同”思维,在银行内部建立“风控联动机制”。信贷部门、风险部门、法务部门定期召开“风险会诊会”,对潜在风险客户进行多维度研判,形成处置合力。

此次培训是一次“思维破壁”的过程,让我从“单一风控执行者”转变为“综合风险管理者”。未来工作中,我将把“数字思维、浙江经验、法律合规、历史镜鉴”融合到信贷风控实践中,既守住风险底线,又助力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金融业的战士,我们将团结一致、勇于探索,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为昆仑银行库尔勒分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