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巴音郭楞银保监分局结合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频发及非法集资案件冒头态势等情况,指导银行业保险业机构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为抓手,聚焦特殊群体、特定区域,突出风险防控、诚信教育,拓宽宣教思路、创新宣教方式、善用传媒载体、扩大宣传阵地,打好宣传教育“组合拳”,推动金融知识宣传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坚持谋篇布局,发出主题活动“动员令”。巴州银保监分局提早谋划“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制定《2023年巴州银行业保险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方案》,以此统一部署,凝聚行业合力,有序推动各项活动开展。自3月14日至3月20日,分局组织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开展为期一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期间督促指导各机构把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与“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结合起来,统筹一体推进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式宣传格局,形成“机构齐参与,全民齐学习”的浓厚宣传教育氛围。活动期间,分局班子成员高度重视,“一把手”靠前指导。3月14日上午分局参加由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协同各方力量,共促消费公平。此外,分局联合巴州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组成专项督导小组,对相关机构网点宣教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提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紧扣宣教主题,结合清廉金融文化教育,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合理制定工作方案,持续强化消保服务质效,并组成3个小组对基层网点开展督促检查,以点带面提升银行保险机构的消保工作常态化“宣传阵地”建设。
二、聚焦重点群体,开启精准宣传“万花筒”。引领银行保险机构聚焦“一老一少一新”等重点群体开展宣传,统筹一体推进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一是针对老年人金融知识欠缺、容易上当受骗、难以适应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等问题,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深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面对面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手把手指导老年人体验线上金融服务,提升老年人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使老年人“老有所护”。如,交通银行巴音郭楞分行走进巴州老年干部活动中心对老年人进行金融知识宣讲;二是针对青少年风险意识薄弱,容易受诱惑等特点,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上好“开学反诈第一课”。如,博湖农商银行对接博湖县第一小学,对学生开展金融知识宣讲。交通银行巴音郭楞分行依据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在新疆科技学院加强对非法校园贷、校园电信诈骗等典型案例宣传,帮助在校学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三是聚焦特殊区域,开展金融知识暖“新”活动。各金融机构面向新市民群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重点关注建筑工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家政服务人员,走进快递站、家政服务中心、施工单位等新市民集中区域,积极宣传监管部门出台的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金融知识,帮助新市民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享受便捷金融服务。如,库尔勒富民村镇银行走进海宝农产品批发市场向商户讲解网络支付风险、常见网络支付陷阱手段及提升安全用卡的措施。
三、拓宽宣传渠道,铸牢消保工作“压舱石”。巴州银保监分局高度重视消费者教育工作,把“3·15消费者教育宣传”等集中宣教活动作为历年重点工作,坚持构建监管部门统筹规划、行业协会协同落实、市场主体全力参与、媒体宣传密切配合四位一体“大宣传”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和防风险能力。活动期间,分局搭建起覆盖巴州日报、巴州“零距离”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平台,同时指导两个行业协会及各银行保险机构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官网、手机APP等平台开设“消费者权益保护”专栏,发布银行、保险金融知识。银行保险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扩大受众,触达物理宣教网点难以覆盖的区域和人群,努力做到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屏幕上有图像,网络上有点赞,群众中有口碑。活动期间,各机构结合地方实际,贴近公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场景,营造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化宣传氛围,提升教育宣传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如,活动现场唱响八项基本权益知识歌曲、自编自演防赌反诈舞台情景剧,并穿插趣味十足的有奖竞答环节,台上台下互动频繁,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本次活动也充分利用数字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教育宣传广度和深度,金融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参加银行保险机构开展的各类小活动,做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精彩的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金融知识。
(巴音郭楞银保监分局 周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