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惠金融为活水,浇灌巴州经济沃土

--巴州普惠金融“十年”成果展示系列报道一
2024-03-27 19:15 / 查看:341

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巴音郭楞监管分局(以下简称:分局)按照原银监会、原银保监会的一系列部署,深入践行新金融理念,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战略,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勠力同心、砥砺前行,推动普惠金融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减负纾困、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共同富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辖内普惠金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回望十年征途,普惠金融的发展可圈可点、硕果累累。

一、十年来,金融服务覆盖面显著增强。一是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补充空白金融服务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通过优化农村服务网络,设立服务站、铺设电子机具、移动展业等方式,巴州86个乡镇、398个行政村已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发力,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工作成果,积极满足辖内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切实做到“应贷尽贷”,截至2023年末,累计为18075户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8.46亿元。三是纾解困难群体服务难题,通过与社保等政府部门的协作,为退伍军人、创业大学生、妇女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残疾人创业、高校困难学生等群体提供优质金融产品,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向新市民群体发放贷款9891笔,余额19.94亿元,为8.3万新市民提供保险保障911.8亿元。辖内大病承保机构积极服务民生,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截至2023年末大病保险已覆盖辖内83.5万人,自2016年开办以来累计赔付5.09亿元。四是特殊群体的便民服务设施优化到位,积极打造“网点+银发客群”特色服务网点,设置“爱心窗口”“拥军窗口”“绿色通道”等,配备医药箱、老花镜、轮椅等便民设施,部分机构以“最美夕阳红”等主题创建银发客群网点,定期举办“长者关爱日”特色活动等,为特殊群体提供关心、关注、关情服务,打造专业化、人性化、综合化的贴心金融服务。

二、十年来,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显著完善。一是差异化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辖内大型银行发挥技术优势,利用数字化经营模式,提升线上化产品覆盖面,顺应小微民营企业“小额化、线上化、信用化”发展趋势,通过“信贷工厂”模式开展“集群式”银商合作。中小法人银行机构立足当地,发挥经营灵活便捷的优势,选准特色化经营角度,围绕“支农支小”,依托“香梨贷”“畜牧贷”“烟草贷”“仓单质押贷”“存货抵押贷”等产品提供特色化、精细化金融服务。二是做实做细“敢贷愿贷”内部机制,将普惠金融纳入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制定专项信贷计划,持续推进容错纠错制度落地,逐年提高对尽职人员的减责、免责力度,近三年辖内银行机构共对372人次予以尽职免责。三是持续推动实际融资成本下降,通过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再贷款、普惠支持工具等政策落实制度,将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政策红利向终端利率价格有效传导等方式,有效降低辖内贷款利率,2023年末巴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五年前下降2.02个百分点。同时严格落实服务收费行为,积极减免费用及降低利率,各银行机构主动承担押品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和公证费等,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2020年至2023年辖内银行机构累计承担或减免的信贷相关费用合计1.05亿元,充分践行以民为本、让利于民。

三、十年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展显著提质。一是以金融创新为抓手深耕细作,辖区各银行机构立足实际,利用信息科技技术,推出“科技易贷”“新质贷”“商标权质押融资贷款”“税E通”“供应链平台保理”“商户云贷”“商叶云贷”“首户快贷”等信贷产品,辖区各保险机构针对专精特新、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投标保证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等企业保障需求,提供专属保险保障。二是改进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各银行机构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便捷获得信贷行动,设立普惠金融专营部门,配置专业人员,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优化简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缩短办贷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和获得感。三是聚焦“堵点”“空白”开展专项行动。分局组织银行保险连续开展“百行进万企”“复工复产督导”“纾困政策落实督导”“纾困民营小微企业大走访”“个体工商户服务月”“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奶业大走访”等一系列走访对接工作,并强化与政府合作,举办投融资推介活动,组织开展宣传、走访对接等工作,疏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助推各类经济主体渡过难关。202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2013年末增加103.86%。四是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安排。辖内银行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创新产品,对战“疫”一线、暂时遇困企业等经济主体,点对点精准对接,推出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开辟绿色通道,畅通企业纾困之路,截至2023年末辖内银行机构共为9690户办理延期还本110.97亿元,近五年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金额69.62亿元。

四、十年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显著见效。一是农户授信稳步增长,各银行机构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整村授信”开展“贴地气”的对接,摸清底数,匹配专属信贷产品,扩大金融覆盖面,有效满足基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各银行机构推出“农贷通”“惠农通”“兵团职工农户贷”“种植E贷”等产品,目前辖内14.1万名农户和39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基本实现信用建档评级“应建尽建”。二是围绕“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方针,打造“金融服务农业集群”,丰富贷款产品“菜篮子”。辖内聚焦香梨产业,形成以“库尔勒香梨数字化交易平台”“梨城飘香数字交易平台”“香梨产业贷”“仓储贷”“香梨收购专项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覆盖香梨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模式。部分银行机构根据县域特色推出辣椒、棉花、香梨、红枣等特色信贷产品,并以行业产业链加信用、保证增信的方式,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农业银行巴音郭楞分行推出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授信条件的“富民畜牧贷”,多家农合机构推出“政府+银行+合作社+农户”或“政府+银行+保险/第三方监管机构+合作社”等畜牧业贷款新模式。三是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升,辖内逐渐形成“政策农险为主,商业农险为辅”的相搭配农业保险保障模式,满足农户现实需求的同时提高服务覆盖面。各保险机构通过加大科技运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技术、云服务等科技手段,实现远程验标、查勘定损,为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稳定的保险保障。目前通过线上投保和理赔,结合“牛脸识别技术”、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信息科技技术,进一步推动精准承保、精准理赔的实现。2023年辖内农险公司为4.27万农户累计提供农业风险保障96.37亿元。

五、十年来,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显著优化。一是聚焦办实事,金融行业为民、惠民、利民实践成效显著。分局将金融消费教育宣传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针对保险理赔绿色通道、适老化改造、新市民等群体金融服务等群众可知可感的“关键小事”上下功夫,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获得感。二是统筹全行业,形成有声势、有特色、有亮点的教育宣传格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入社区、园区、田间、街头、校园等场所,提高全民金融知识普及范围,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多元化解纠纷机制进一步健全,分局组建巴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两家行业协会分别成立了巴州银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巴州保险业保险合同纠纷调解中心,构建连接司法、金融监管、行业自律的“投诉+调解+裁决”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为巴州金融领域非诉讼纠纷的化解,提供专业高效、有机衔接、便捷利民的新路子。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巴音郭楞监管分局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