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不断提升良好行业风尚

2020-11-23 19:03 / 查看:1257

——库尔勒农商银行清廉文化建设成效及探索

 

清廉,指清白廉洁。自古以来,中国的先贤圣人们都把廉洁奉公作为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这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当今,社会结构和文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清廉”二字不仅仅是为官者的要求,更是每一个手握职权者的责任和义务。廉洁自律不仅仅是对党员干部的约束规范,同时是一种职业素养,特别是金融系统,靠近老百姓的钱口袋,更是诱惑重重。金融从业人员的腐败,不仅严重败坏党风政风,触犯法律,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严重损失,更会给金融安全,市场稳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一直以来,库尔勒农商银行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通过签订承诺书、廉洁教育、自查自纠、督导检查等措施,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前进,为我行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一、近年来清廉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始终坚持“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纪检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纳入全行整体工作中考虑,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一方面,召开党委会讨论研究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内容,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年度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明细表,明确重点任务,要求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既对分管部门的业务工作负责任,同时也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负责。另一方面,每年组织召开全员大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工作原则,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与班子各成员、各支行负责人,分管领导与各分管部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一般员工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完整、责任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深化廉洁教育,筑牢思想基础。将廉洁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教育活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基础。一是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规党纪及腐败案例纳入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学习内容,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提升纪律意识。二是丰富廉洁文化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党委书记上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廉洁先进典型、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邀请党校老师、法官授课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三是将行规行纪、廉洁从业、案例通报等作为部室、支行日常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谈心谈话、家访等方式按月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教育疏导,引导员工守纪律、讲规矩,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自觉性。

(三)做好日常监督,抵御不正之风。一是持续做好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等重要假日节点的防范“四风”及“隐形四风”工作,对新任中层、客户经理开展廉政谈话,及早做好廉洁提示和监督公示,形成廉洁高压态势,防范不廉洁行为发生。近年来没有顶风违纪现象发生。二是公司银行部、零售银行部和各支行设立举报箱、两级举报电话、举报地址,在农区支行聘请行风义务监督员,将网点的廉政建设置于社会监督之中。近年来,未有举报不廉洁行为的情况。三是开展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对各部门、营业网点落实廉政建设责任事项,上传下达、员工行为排查、组织员工学习、监督员工学习、关注员工思想动态等按季开展检查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并限期整改,提高廉政建设工作质量。四是加强扶贫领域作风监督检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检查、小额扶贫贷款工作专项检查,通过查看资料、走访农户等,了解我行扶贫领域工作作风情况,坚决抵制脱贫攻坚领域不正之风。五是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通过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等方式,促进廉洁文化教育深入家庭,发挥员工家人防火墙作用,营造良好家风,构筑好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领导干部廉洁勤政自觉性有了新的提高,员工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多年来,我行无经济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二、清廉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清廉文化渗透不够。廉洁教育主要集中在领导班子、中层及客户经理,对普通员工的教育只是以部门、支行集中学习为主,形式不够丰富,家庭助廉活动也主要是家庭成员签订承诺书,对家人的宣传教育基本上处于边缘地带,廉洁文化的渗透力有所欠缺。

(二)廉洁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开展的各类廉洁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7月党风廉政教育月,平日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以及部室、支行学习为主,日常的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载体不多。二是廉洁宣传栏、宣传展板不足,廉洁阵地建设不到位,廉洁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三)活动单一缺乏特色。每年的廉洁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反面典型案例等,特色不够鲜明,亮点不够突出,没能发挥出最大效应。

(四)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中层及员工对清廉文化建设缺乏认识,认为清廉文化等同于廉洁教育,重点是防止领导干部出问题,作为普通员工既不掌权,也不管人,没有腐败条件,想腐败也不可能,因此放松了对员工的日常教育,员工自身也放松了警惕。个别部门没有把清廉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事情来落实,只是领导和牵头部门在唱独角戏,没有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没有很好的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清廉文化建设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五)监督机制运用不佳。一是“官本位”“人情”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存在,部分部室、支行异常行为排查不到位,并且碍于人情对于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敢指出和抵制。二是对聘请的行风义务监督员的培训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够高,履职手段单一,仅仅是听取客户反映情况,没有主动深入了解银行工作人员作风情况,不能真正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助长了贪腐的思想,使得一些意志、信念薄弱者,违反行业规定,做出违规违纪行为。三是由于农商银行客户群体主要为农民,其对廉洁文化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因此在接受社会监督方面实际效果不佳。

三、加强清廉文化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三个结合”,增强清廉文化渗透力。清廉文化内容丰富,内涵博大精深,要以构建涵盖面广、思想丰满的清廉文化体系作为目标,着重加强“三个结合”。一是清廉文化与全员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紧密结合,使清廉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尊廉崇洁的良好氛围。二是与各项工作、业务相结合,把促进作风建设、促进业务发展作为清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政治生态,正风肃纪的浓烈氛围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三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清廉文化是廉洁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完善结合,要把握文化渗透性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进一步加强教育深度,拓展文化广度,积极开展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强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法规法纪教育,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一切有益的文化活动中,通过清廉文化书画作品、诗歌散文等清廉金融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培养员工高尚的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人格品德和廉洁操守,努力形成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内部环境。

(二)创新廉洁教育方式,使廉洁理念入脑入心。将传统的思想教育与轻松愉快的互动教育相结合,加大日常廉洁教育力度,营造“以廉为荣 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使廉洁理念入脑入心。一是采取新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廉洁故事会、颂廉政诗词、撰写廉政格言、廉政书画作品展、编排廉洁节目、设置廉洁屏保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并融入日常,使全体员工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坚定理想信念,历练心性。二是建设廉洁文化阵地,打造廉洁文化走廊,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廉、公、正”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使员工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升崇尚廉洁、遵纪守法意识。三是积极探索廉洁文化深入家庭、深入客户的方法和途径,在抓好本行员工廉洁教育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员工家庭成员参与廉洁教育、道德教育、家风教育等活动,并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誓、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将廉洁文化“渗透”到企业、农村、商户,提升家庭成员及客户反腐倡廉意识,有效发挥提醒、监督作用,拓展反腐倡廉思想阵地。

(三)加大考核力度,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将清廉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宣传文化考核内容,动员各种力量,统筹各种资源共同推进,形成清廉文化建设工作强大合力。一是明确各部室清廉文化建设责任分工,将职责履行情况纳入季度考核,充分发挥党委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宣传部)、人力资源(组织)部、风险与法律合规部、信贷业务部、普惠金融部等相关部门作用,形成纪检监察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清廉文化建设。二是积极开展行风义务监督员培训,经常性召开座谈会,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促进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同时建立行风义务监督员考评激励机制,对行风义务监督员履职形式、手段、内容进行明确并予以考核,使行风义务监督员从被动听取客户反映,转变为主动深入客户群体了解情况,及时纠正不正之风。

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环环相扣,互相影响,需要协调和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库尔勒农商银行将把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贯穿到业务经营发展始终,为提升良好的行业风尚,打造成为“制度严密、干部清廉、群众满意”的廉洁企业全力以赴做出积极努力!

 

(新疆库尔勒农村商业银行 胡震  征文作品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