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农商银行 孟兆东
本人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巴州银行业协会于2025年9月15日至19日期间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合规先行 风控制胜 ”赋能高质量发展培训班。通过5天的学习,感到内容充实,针对性强,围绕金融调查实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当前经济形势与法治中国建设等关键议题展开,令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来自农商行系统的管理人员,此次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也深化了我对宏观政策与合规经营的理解。现将主要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金融调查:筑牢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本次培训将金融调查作为重要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精准、深入的调查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石,尤其是在我们农商行深耕县域、服务“三农”与小微企业的定位下,其意义更为凸显。培训不仅讲解了调查的方法论、技巧与报告撰写,更强调了调查工作背后的风险意识与责任担当。
我体会到,做好金融调查,绝不能流于形式。一是必须坚持“实地原则”,穿透报表数据,深入客户经营现场,了解真实的生产状况、市场前景和现金流情况,特别是对于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更要关注其经营周期和抗风险能力。二是要强化“交叉验证”,综合利用工商、税务、司法、水电等多维度信息,构建完整的客户画像,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判。三是要提升“前瞻研判”,调查不仅要反映现状,更要能识别潜在风险,对行业趋势、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出预判。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推动完善我行信贷调查的标准化流程,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调查技能培训,确保每一笔授信决策都建立在扎实的调查基础之上,切实提升全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二、中央八项规定:坚守廉洁从业的“高压线”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纪律教育。作为金融机构的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仅是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的硬杠杠,也是营造风清气正金融生态的重要保障。
结合银行工作实际,我认识到:一要严守纪律规矩。在公务接待、差旅出行、办公用房等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杜绝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和特权思想。二要净化银企关系。在与客户、供应商的交往中,必须坚守廉洁底线,构建“亲”“清”银商关系,严禁利用职权或影响力谋取私利。三要注重家风建设。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身边人,防止家人、亲友利用我们的职务影响从事不当金融活动。我将以身作则,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加强对分管领域员工的廉洁从业教育,确保将严格要求贯穿到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守护好农商行的声誉和形象。
三、聚焦热点难点:把准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盘”
专家对当前中国经济难点热点的剖析,帮助我们跳出一域一隅,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国家发展大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发展要求等,为我们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扎根地方的农商行,我们不能置身事外,更要主动担当。一是要坚定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更要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努力降低融资成本,与实体经济共渡难关。二是要敏锐把握政策机遇。紧密关注国家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战略部署,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三是要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加强压力测试和预案管理,确保行稳致远。我将把对宏观经济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引导业务部门更好地贴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实现银行自身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同频共振。
四、法治中国建设:夯实合规经营的“压舱石”
法治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法治中国篇章的学习,强化了我的法治思维和合规意识。金融活动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这既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金融市场公平秩序的根本保障。
对于农商行而言,一是要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将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二是要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严肃问责追责,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三是要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员法治素养,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与业务密切相关法律的学习和应用。我将积极推动合规文化建设,确保我行在法治框架内审慎经营、稳健发展。
此次浙大培训,既是一次知识的充电,也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我将把所学、所思、所悟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未来的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严谨细致的调查作风、清正廉洁的从业底线、服务大局的站位视野和尊崇法治的合规意识,努力为我行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