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作为巴州的重点发展实体行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巴音郭楞银保监分局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当地纺织企业,尤其在当前刚刚经历疫情重创,“新疆棉”又被肆意摸黑的行情背景下,银行助力纺织企业逆风前行,为织就巴州锦绣助力加油。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银行机构支持纺织服装业63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0户。本期解决就业人数46691人,较年初增加6704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3267人。一季度贷款余额37.2亿元,较年初增加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62亿元。纺织企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42.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龙头企业累计实现纱产量8.7万吨,同比增长25.4%。
一、银行扶持纺“经纬”
降利率,对于纺织企业的贷款给予利率优惠政策,在现行LPR利率基础上降低浮动点数,切实降低相关客户的融资成本,对于今年新增纺织服装企业贷款均给予利率优惠政策,最高年利率不超过6.53%,低于同期平均利率水平。例如,交通银行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企业贷款财政贴息管理暂行办法》(新财建[2014]430号),流动资金贷款给予3.5个百分点利率贴息,在向新疆利泰丝路投资有限公司发放贷款后及时向企业提供结息相关资料,配合企业申请贷款贴息,对企业贷款执行利率为4.785%。创新品,根据辖内纺织服装企业经营模式灵活匹配快、准、足的产品,及时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建行适时推出了“进口项下海外代付融资业务”,即融通盈业务,根据境内客户申请,基于客户实际需求(包含日常生产经营周转、国内外贸易等需求)给予客户的融资,相应融资款项由分行指示代付银行提供,并承诺代付银行于还款日能够得到融资本息偿付的融资方式。如工行巴州分行针对小微纺织企业巴州新润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沟通,拓展特色场景业务,实现工行巴州分行首笔通过企业线上申请办理、实时授信、随借随还、贷款资金受托支付、实时到账的”电e贷”融资业务,及时确认发放“电e贷”贷款31万元,帮助小微纺织企业在疫情期间实现了不停工、不停产,实现快速复工复产。强服务,针对纺织相关企业开通贷款服务“绿色通道”,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流程,落实“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为有融资需求的广大客户开通快速审批通道,确保各项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发放。采取适当的增加信贷资金、调整贷款付息周期、下调贷款利率等方式合理调整授信方案,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的内部资源倾斜,提高小微、民营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
二、政银同频织“锦绣”
自2014年起国务院、自治区先后发布了《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专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意见,提出“重点支持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打造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对已纳入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的纺织企业,企业从金融机构实际贷款的1.5%-3.5%给予贴息。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2020年5月新疆银保监局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纺织服装产业信贷支持工作的通知》,同时自治区财政厅提出“在疆内注册并组织生产的纺织服装和口罩生产企业按照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国家和新疆自治区政府对纺织产业发布了一系列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对新疆棉纺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后及时向企业提供结息相关资料,配合企业申请贷款贴息。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纺织行业客户,以及因延迟复工出现暂时还款困难的客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调整还款计划,利用无还本续贷、展期、借新还旧、降低利率等政策,帮助共渡难关。在政策宽限期期间,受疫情影响贷款暂时无法正常归还到期贷款而发生逾期的,采取利息冲账的方式不计收罚息和复利;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确保企业资金充足高效运转。
(巴音郭楞银保监分局 王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