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风华映天山,携手共进谱新章

2025-09-24 15:26 / 查看:124

【巴州银行业庆祝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主题征文】

和硕县联社  邵靖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载,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党中央高屋建瓴、描绘蓝图,天山南北各族人民携手挥毫,将其徐徐展开、壮美至极。七十年来,在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下,新疆各民族紧紧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牢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勠力保稳定、促发展,从苍茫戈壁到葱郁绿洲,从贫瘠土地到繁华都市,从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思想人文、城乡生活条件等方面,新疆的方方面面都历经了翻天覆地的蜕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扎根在天山脚下,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成长,也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自治区日新月异的变迁。

我的父亲1944年生人,为求温饱,1960年从河南来到新疆博湖县,他曾向我讲述,那时候的新疆,放眼望去尽是齐腰深的芦苇,人和牲畜在盐碱地上踏出的路,不是泥泞不堪,就是没过脚脖的浮土。火车仅能通到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下车到博湖,翻山越岭过海,一路辗转走了9天,交通之不便,可见一斑。家里最像样的家具,便是一个吃饭的桌子,简易得不像话,一根齐腰高、碗口粗的木头,钉上一块板子就成了吃饭桌,一件棉袄烂了补、补了烂……早已看不出原本的模样。父亲每天下海打鱼挣工分,母亲则织网、打土块,微薄的收入,既要维持家用还要养活我们三个孩子,生活满是艰辛。1978年12月,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新疆也趁势而动,门市部、早餐店、旅社等个体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派生机勃勃之象,而党中央对新疆蓝图的绘制,才刚刚拉开序幕。

2010年5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第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党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党的优惠政策不断向新疆倾斜,我有幸身处其中。

2013年12月,我参加工作,2017年驻村南疆访惠聚工作队,所驻村庄1497人,其中718人属贫困人员,贫困发生率48%,系深度贫困村。各级帮扶党员干部日夜走访摸排,结合实际为村子和村民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安居房、畜圈、鸡舍、鸽舍拔地而起,扶贫羊、扶贫牛走进农家,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最低生活保障也落实到位……一项项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润泽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建设、政策宣讲、思想帮扶等工作同步推进。2018年,所驻村安全住房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100%;贫困发生率从48%降至“0”;人均收入提高4000元,2018年12月,经自治区党委宣布,整村脱贫摘帽,2020年12月顺利接受全国脱贫普查的检查验收,圆满收官。一名农牧民感慨地说,“这些年,党中央给予了南疆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特殊照顾,家家住上安居房、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看病不要钱、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所有这些党的好政策让南疆群众的感触和体会是最为深刻的,我们都要感谢党、感谢祖国,没有我们的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拥护我们的党和祖国。”这是一名普通群众的认知,也是我想说的心里话,而这样的变化,这不过是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来城乡高速发展、完成蜕变的冰山一角。如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公路如蛛网般延伸至乡村角落,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昔日的荒原戈壁崛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

在我看来,更令人欣喜的是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少数民族头上、身上的黑纱消失了,乡村农牧民会说国语的越来越多,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的心灵深处。乡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城市中群众大舞台、百姓广场里,各类文艺演出精彩上演,精神世界的充实,让群众的生活愈发有滋有味。

 便利的交通、耸立的高楼、鼓起来的群众口袋、人们幸福的笑声……这点点滴滴,都是新疆的变化。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硕果累累。自治区的发展,群众生活的改善,共同绘就了一幅壮丽的时代画卷。站在新的起点上,相信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这片土地会愈发繁荣,群众的生活也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